BOB半岛·体育官方平台出来的体育中考“摇号”

  BOB半岛新闻资讯     |      2024-06-17 06:27

  BOB半岛·体育官方平台出来的体育中考“摇号”入冬以来的河南郑州,不时“造访”的雾霾困扰着当地百姓,人们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频次大为减少。记者在1月10日抵达郑州采访的当天,PM2.5的指数超过400,达到严重污染程度。虽说记者是为采访郑州体育中考出台新政策而来,但约采的两位初一学生家长显然对空气质量的焦虑更甚,“隔几天就来一次雾霾,我们的孩子该如何锻炼?又该如何应对分值和难度都提高的体育中考?”

  如果说对体育纳入中考的态度,家长此前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的话,那么现在,他们计较的则是孩子能不能在体育考试中拿满分或少丢分,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雾霾天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更是孩子中考的分数。

  1月6日,郑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2018年起,郑州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由原来的“必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改为“必考项目+摇号统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

  “摇号”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买房摇号,买车摇号……但凡需要限量供应的商品都有可能通过“摇号”来决定求购者的命运。如今,郑州的体育中考也开始“摇号”,这就意味着从2018年中考开始,郑州的初中毕业生在体育考试上将失去很大的自主选择性。依照新的体育中考政策,除了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考项目之外,两大素质类考试项目(素质类一包括跳绳、50米跑;素质类二包括掷实心球、立定跳远)将由摇号决定当年考哪一类,然后再由摇号决定考哪一类中的哪个小项。同时,两大技能类项目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到底考哪项,也将由摇号决定。体育中考的自选项目,则将从考生未被摇号选中的素质类项目中选择一个小项。

  刘先生的女儿在去年秋天升入郑州一所名校的初一就读,听说郑州体育中考的这一新政策之后,刘先生回忆自己当时只是发了下牢骚,很快就开始考虑如何加强女儿的体育锻炼了。刘先生很清楚,郑州的体育中考分值在不断加大,今年已经增加到70分。他表示,既然中考体育项目的分值在增加,那么,考试难度的提升也早在家长们的预料之中。实际上,郑州体育中考将采取“摇号”的传言在当地已经疯传了一两年。

  “用‘摇号’的办法就是为了避免学生‘考什么、练什么’,防止体育偏科。”郑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百中1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郑州目前的体育中考政策,考生除了长跑是必考项目之外,素质类和技能类中的小项均为考生自主选择。出于对考分的追求,相对更容易考取高分的小项成了绝大多数考生的选择。高百中告诉记者,以“素质类一”的两个小项跳绳和50米跑为例,大多数考生选择相对容易拿高分的跳绳,而很难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成绩的50米跑则明显受到考生冷落。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技能类的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的对比,据高百中介绍,去年郑州体育中考,95%以上的考生选择篮球运球,仅有不足5%的考生选择足球运球。因为对于篮球、足球均不擅长的绝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应付篮球考试显然要比足球容易得多。

  为了改变体育中考不同项目之间严重的冷热不均,也为了督促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参加体育锻炼,郑州市早在2014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体育中考的摇号办法,并在今年正式出台了采用摇号办法的体育中考新政策。

  依照将在2018年采用的体育中考摇号办法,郑州市的初中毕业生直到九年级(即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才会得知当年的体育中考究竟考哪些项目。在郑州市第七中学初中部体育教师石磊看来,由于考生们需要参加锻炼的项目增多了,考生、家长、学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肯定会进一步提升。

  同时,“考生们‘考什么,练什么’的情况肯定会有所改观,”郑州市第三十九中学体育教师娄颖表示,“过去,考生们肯定会早早选好了相对好练、容易拿分的项目,然后就反复练习这些项目。以后,肯定不能这么干了,纳入体育中考范围的项目都得练。”

  在郑州一名初一学生家长陈先生看来,从2018年那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学生们的体育中考难度将增加至少一倍,“按照现在的考试办法,考生在必考项目之外,只需要再练3个项目,但从2018年那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考生在必考项目之外,需要把现在的所有6个选考项目全部练到一定程度,因为等到摇号结果出来后再练,只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间,肯定来不及。”

  现在,初中生基本上从初二开始,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就围绕体育中考项目进行了,随着体育中考难度的增加,初中生势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考。陈先生已经决定,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寒假结束之后,将立即在业余时间开始体育中考项目的练习,也就是说,他家孩子体育中考的准备时间从初二提前到了初一下学期。

  娄颖表示,新政策之后,体育中考的压力无论是对考生、家长还是对学校都加大了。可以预见的是,学生们练习的体育中考项目会比以前更多,因此花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会更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也会更加关注。

  但一个新问题也很可能随之而来。当一名初中生的体育中考备考时间从初二提前到初一时,他的整个初中生涯的体育记忆可能都与体育考试联系在一起。原本在初一才有的些许与中考无关的体育活动机会可能也会消失殆尽。

  而作为学生家长的刘先生、陈先生,都对雾霾问题表示焦虑。体育中考增加分值、提高难度意味着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锻炼上,但雾霾天学校必须暂停户外体育活动,那么,又有多少学校可以提供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室内体育场地呢?

  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体育系主任杨剑看来,学生除了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之外,几乎没有条件在社区参加体育运动,这也是一大问题。受体育中考加大分值和难度的影响,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加体育活动,但仅靠学校场地能解决问题吗?有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社区的体育场地条件再不跟上,又缺少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老师的话,孩子们该怎么锻炼?他们又该如何面对不断加重的体育考试压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部分城市试点体育进中考的制度以来,20年来,体育中考已从少部分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内,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从30分、40分逐步提升到60分、70分,并且体育的分值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2014年6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就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中考体育加分政策会坚持并且扩大分值,直到分值基本能与语数外等主课分值占比持平。”

  除了增加分值外,体育中考还在考试难度和考试项目上有加大和拓宽的趋势。诸如郑州施行的体育中考“摇号”政策,对于考生而言就加大了考试难度。在国内不少地区,除了足球、篮球作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外,排球、游泳、滑冰等项目也被选入考试范围。国内还有一些地区则在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的考试标准,比如南京2016年体育中考的满分标准相比2015年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考试,提醒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但在体育进中考的这20多年时间里,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却在不断下滑,即使近几年出现了止跌迹象,但这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经下滑到极低水平后的止跌。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全面回升,仍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2014年7月28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近30年学生体质变化状况。根据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以及2012年对15.05万名青少年、2013年对12.30万名青少年的抽测数据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

  不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所谓积极变化,是难以让人欣喜的。因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经下滑到了谷底,即使有了止跌回升的迹象,青少年体质的整体状况仍处于极低的水平。更何况,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部分指标仍在下滑,包括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或斜身引体),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农村女生)的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大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50米跑),大学生城市男生的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等。此外,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长趋势依然强劲,各年龄段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而根据由首都体育学院周登嵩教授领导落实的“中央7号文件”课题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截止到2012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未得到根本性好转——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后的5年多时间里,尽管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与“中央7号文件”所提出的“五三三”达标(“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3项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等3项指标发生率明显下降”)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近几年,记者在采访体育教育专家以及大中小学校的校长、体育教师时,已经无数次地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表述,“一次全校大会,不过10多分钟时间,就有好几个孩子晕倒”、“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长跑测试之后,一大批学生呕吐、晕倒”,“中学男生做引体向上,能做10个以上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只能做三四个,还有一部分学生连一个也做不了”、“一个高中毕业班,九成以上的学生近视”、“一些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未老先衰’的迹象”……

  在中国教育至今无法摆脱的“应试”环境中,体育除了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似乎再无他法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足够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直言,“因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摆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学生体质已经差到如此地步,有人对此很关注、很担忧、很着急,但还有很多人对此一点也不着急,他们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郑州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百中表示,“如果不是体育作为中考项目的杠杆作用、导向机制,以为家长、学校能自觉支持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那实在是有点理想化了!”

  在学者看来,体育不仅应作为中考项目,还应作为高考项目。毛振明对此持极力支持的态度,“关于体育进高考,我过去也曾有过疑问,但现在坚决支持,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只有体育进了高考,广大家长和学校才能真正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

  应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的建议,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于2014年9月25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发了《体育应成为高考选考科目》一文,文中写道,“高考是个指挥棒,有关学校体育的文件再多,只要高考不考体育,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就不会买体育的账,重视体育只是口头上的。尽管什么一票否决、不能评优、不合格、不能毕业等强硬词语充斥于各种文件,但到目前为止,全国也没有哪个校长因为不重视体育而被问责,也没有哪个学生因为体育低于50分而没毕业,更没有哪个家长因为不让小孩参加体育锻炼而受到谴责。”

  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的一个项目,才算赢得了学校、家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对于体育中考而言,随着分值、难度的持续加大,初中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势必还会继续提升。但依赖于成为升学考试项目使学校体育提升地位,只能是权宜之计。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绝不是以主动迎合应试教育的方式所能实现的。

  “健康、娱乐、社交、成就,这是体育运动带给人的四个基本需求,如果这四个需求不能满足,那么,学生对这样的体育运动肯定是抗拒的。”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王正伦教授近日在首届亚太动商研究学术论坛上向记者表示。

  但对于现在的中国初中生而言,体育已经与中考紧紧联系在一起,初二以后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基本都围绕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进行,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在体育中考中拿到高分。这样的体育,除了暂时带给学生体质改善之外,对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获取娱乐、社交、成就这三大需求几乎不能予以任何满足。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感概,中国学生是全世界上体育课时间最长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上到大学二年级,要上14年体育课,但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学生却很少。

  “对一个人来说,运动情感相比起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更显重要,”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阿英嘎教授表示,学校体育课的进行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和情感,那些以在体育考试、体质测试上获取高分为目的的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都应该是被禁止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又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在郑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百中看来,学生们既能够充分享受各种体育运动的乐趣,又实现了身体素质的提高,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这对于当前的中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和现实条件而言,又显得太过理想化。

  要改变中国几十年都没怎么变过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方式,高百中表示,这绝非一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所能达到的,“我们也希望,相关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并且国家能够通过顶层设计实现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方法的改革。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的。”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不打破,学校体育也就很难避开应试之路。整个社会的体育教育价值观不培育,专家、学者一再强调的8-18(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抽出1小时用于体育运动,其学习效果实际上会大于8小时的学习)也就很难被绝大多数的学校、家长接受,更谈不上对体育“育人”功能的认知,学生们也就很难真正有时间去运动半岛BOB

  入冬以来的河南郑州,不时“造访”的雾霾困扰着当地百姓,人们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频次大为减少。记者在1月10日抵达郑州采访的当天,PM2.5的指数超过400,达到严重污染程度。虽说记者是为采访郑州体育中考出台新政策而来,但约采的两位初一学生家长显然对空气质量的焦虑更甚,“隔几天就来一次雾霾,我们的孩子该如何锻炼?又该如何应对分值和难度都提高的体育中考?”

  如果说对体育纳入中考的态度,家长此前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的话,那么现在,他们计较的则是孩子能不能在体育考试中拿满分或少丢分,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雾霾天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更是孩子中考的分数。

  1月6日,郑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2018年起,郑州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由原来的“必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改为“必考项目+摇号统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

  “摇号”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买房摇号,买车摇号……但凡需要限量供应的商品都有可能通过“摇号”来决定求购者的命运。如今,郑州的体育中考也开始“摇号”,这就意味着从2018年中考开始,郑州的初中毕业生在体育考试上将失去很大的自主选择性。依照新的体育中考政策,除了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考项目之外,两大素质类考试项目(素质类一包括跳绳、50米跑;素质类二包括掷实心球、立定跳远)将由摇号决定当年考哪一类,然后再由摇号决定考哪一类中的哪个小项。同时,两大技能类项目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到底考哪项,也将由摇号决定。体育中考的自选项目,则将从考生未被摇号选中的素质类项目中选择一个小项。

  刘先生的女儿在去年秋天升入郑州一所名校的初一就读,听说郑州体育中考的这一新政策之后,刘先生回忆自己当时只是发了下牢骚,很快就开始考虑如何加强女儿的体育锻炼了。刘先生很清楚半岛BOB,郑州的体育中考分值在不断加大,今年已经增加到70分。他表示,既然中考体育项目的分值在增加,那么,考试难度的提升也早在家长们的预料之中。实际上,郑州体育中考将采取“摇号”的传言在当地已经疯传了一两年。

  “用‘摇号’的办法就是为了避免学生‘考什么、练什么’,防止体育偏科。”郑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百中1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郑州目前的体育中考政策,考生除了长跑是必考项目之外,素质类和技能类中的小项均为考生自主选择。出于对考分的追求,相对更容易考取高分的小项成了绝大多数考生的选择。高百中告诉记者,以“素质类一”的两个小项跳绳和50米跑为例,大多数考生选择相对容易拿高分的跳绳,而很难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成绩的50米跑则明显受到考生冷落。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技能类的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的对比,据高百中介绍,去年郑州体育中考,95%以上的考生选择篮球运球,仅有不足5%的考生选择足球运球。因为对于篮球、足球均不擅长的绝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应付篮球考试显然要比足球容易得多。

  为了改变体育中考不同项目之间严重的冷热不均,也为了督促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参加体育锻炼,郑州市早在2014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体育中考的摇号办法,并在今年正式出台了采用摇号办法的体育中考新政策。

  依照将在2018年采用的体育中考摇号办法,郑州市的初中毕业生直到九年级(即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才会得知当年的体育中考究竟考哪些项目。在郑州市第七中学初中部体育教师石磊看来,由于考生们需要参加锻炼的项目增多了,考生、家长、学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肯定会进一步提升。

  同时,“考生们‘考什么,练什么’的情况肯定会有所改观,”郑州市第三十九中学体育教师娄颖表示,“过去,考生们肯定会早早选好了相对好练、容易拿分的项目,然后就反复练习这些项目。以后,肯定不能这么干了,纳入体育中考范围的项目都得练。”

  在郑州一名初一学生家长陈先生看来,从2018年那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学生们的体育中考难度将增加至少一倍,“按照现在的考试办法,考生在必考项目之外,只需要再练3个项目,但从2018年那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考生在必考项目之外,需要把现在的所有6个选考项目全部练到一定程度,因为等到摇号结果出来后再练,只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间,肯定来不及。”

  现在,初中生基本上从初二开始,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就围绕体育中考项目进行了,随着体育中考难度的增加,初中生势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考。陈先生已经决定,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寒假结束之后,将立即在业余时间开始体育中考项目的练习,也就是说,他家孩子体育中考的准备时间从初二提前到了初一下学期。

  娄颖表示,新政策之后,体育中考的压力无论是对考生、家长还是对学校都加大了。可以预见的是,学生们练习的体育中考项目会比以前更多,因此花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会更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也会更加关注。

  但一个新问题也很可能随之而来。当一名初中生的体育中考备考时间从初二提前到初一时,他的整个初中生涯的体育记忆可能都与体育考试联系在一起。原本在初一才有的些许与中考无关的体育活动机会可能也会消失殆尽。

  而作为学生家长的刘先生、陈先生,都对雾霾问题表示焦虑。体育中考增加分值、提高难度意味着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锻炼上,但雾霾天学校必须暂停户外体育活动,那么,又有多少学校可以提供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室内体育场地呢?

  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体育系主任杨剑看来,学生除了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之外,几乎没有条件在社区参加体育运动,这也是一大问题。受体育中考加大分值和难度的影响,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加体育活动,但仅靠学校场地能解决问题吗?有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社区的体育场地条件再不跟上,又缺少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老师的话,孩子们该怎么锻炼?他们又该如何面对不断加重的体育考试压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部分城市试点体育进中考的制度以来,20年来,体育中考已从少部分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内,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从30分、40分逐步提升到60分、70分,并且体育的分值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2014年6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就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中考体育加分政策会坚持并且扩大分值,直到分值基本能与语数外等主课分值占比持平。”

  除了增加分值外,体育中考还在考试难度和考试项目上有加大和拓宽的趋势。诸如郑州施行的体育中考“摇号”政策,对于考生而言就加大了考试难度。在国内不少地区,除了足球、篮球作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外,排球、游泳、滑冰等项目也被选入考试范围。国内还有一些地区则在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的考试标准,比如南京2016年体育中考的满分标准相比2015年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考试,提醒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但在体育进中考的这20多年时间里,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却在不断下滑,即使近几年出现了止跌迹象,但这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经下滑到极低水平后的止跌。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全面回升,仍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2014年7月28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近30年学生体质变化状况。根据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以及2012年对15.05万名青少年、2013年对12.30万名青少年的抽测数据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

  不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所谓积极变化,是难以让人欣喜的。因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经下滑到了谷底,即使有了止跌回升的迹象,青少年体质的整体状况仍处于极低的水平。更何况,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部分指标仍在下滑,包括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或斜身引体),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农村女生)的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大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50米跑),大学生城市男生的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等。此外,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长趋势依然强劲,各年龄段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而根据由首都体育学院周登嵩教授领导落实的“中央7号文件”课题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截止到2012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未得到根本性好转——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后的5年多时间里,尽管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与“中央7号文件”所提出的“五三三”达标(“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3项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等3项指标发生率明显下降”)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近几年,记者在采访体育教育专家以及大中小学校的校长、体育教师时,已经无数次地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表述,“一次全校大会,不过10多分钟时间,就有好几个孩子晕倒”、“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长跑测试之后,一大批学生呕吐、晕倒”,“中学男生做引体向上,能做10个以上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只能做三四个,还有一部分学生连一个也做不了”、“一个高中毕业班,九成以上的学生近视”、“一些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未老先衰’的迹象”……

  在中国教育至今无法摆脱的“应试”环境中,体育除了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似乎再无他法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足够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直言,“因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摆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学生体质已经差到如此地步,有人对此很关注、很担忧、很着急,但还有很多人对此一点也不着急,他们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郑州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百中表示,“如果不是体育作为中考项目的杠杆作用、导向机制,以为家长、学校能自觉支持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那实在是有点理想化了!”

  在学者看来,体育不仅应作为中考项目,还应作为高考项目。毛振明对此持极力支持的态度,“关于体育进高考,我过去也曾有过疑问,但现在坚决支持,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只有体育进了高考,广大家长和学校才能真正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

  应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的建议,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于2014年9月25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发了《体育应成为高考选考科目》一文,文中写道,“高考是个指挥棒,有关学校体育的文件再多,只要高考不考体育,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就不会买体育的账,重视体育只是口头上的。尽管什么一票否决、不能评优、不合格、不能毕业等强硬词语充斥于各种文件,但到目前为止,全国也没有哪个校长因为不重视体育而被问责,也没有哪个学生因为体育低于50分而没毕业,更没有哪个家长因为不让小孩参加体育锻炼而受到谴责。”

  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的一个项目,才算赢得了学校、家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对于体育中考而言,随着分值、难度的持续加大,初中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势必还会继续提升。但依赖于成为升学考试项目使学校体育提升地位,只能是权宜之计。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绝不是以主动迎合应试教育的方式所能实现的。

  “健康、娱乐、社交、成就,这是体育运动带给人的四个基本需求,如果这四个需求不能满足,那么,学生对这样的体育运动肯定是抗拒的。”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王正伦教授近日在首届亚太动商研究学术论坛上向记者表示。

  但对于现在的中国初中生而言,体育已经与中考紧紧联系在一起,初二以后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基本都围绕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进行,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在体育中考中拿到高分。这样的体育,除了暂时带给学生体质改善之外,对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获取娱乐、社交、成就这三大需求几乎不能予以任何满足。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感概,中国学生是全世界上体育课时间最长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上到大学二年级,要上14年体育课,但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学生却很少。

  “对一个人来说,运动情感相比起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更显重要,”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阿英嘎教授表示,学校体育课的进行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和情感,那些以在体育考试、体质测试上获取高分为目的的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都应该是被禁止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又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在郑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百中看来,学生们既能够充分享受各种体育运动的乐趣,又实现了身体素质的提高,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这对于当前的中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和现实条件而言,又显得太过理想化。

  要改变中国几十年都没怎么变过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方式,高百中表示,这绝非一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所能达到的,“我们也希望,相关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并且国家能够通过顶层设计实现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方法的改革。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的。”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不打破,学校体育也就很难避开应试之路。整个社会的体育教育价值观不培育,专家、学者一再强调的8-18(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抽出1小时用于体育运动,其学习效果实际上会大于8小时的学习)也就很难被绝大多数的学校、家长接受,更谈不上对体育“育人”功能的认知,学生们也就很难真正有时间去运动半岛BOB